使用初期干燥抗裂性试验仪进行试验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一、前期准备
1、仪器检查
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正常,确保仪器接地良好,以保证用电安全。
查看风机、加热装置等关键部件是否正常运转。对于风机,可观察其叶片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异常的摩擦声或振动;对于加热装置,检查加热丝是否完好,有无断裂迹象。
2、试件准备
混凝土试件应在成型后静停一段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静停环境应保持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50%。这是为了让混凝土试件有一定的初始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试件尺寸通常为800mm×600mm×100mm。在静停完成后,将试件表面平整的一面朝上放置在风扇的出风口一侧。

二、试验过程
1、安装摄像头(如有需要)
如果试验仪配备有摄像头用于监测裂缝发展情况,需调整好摄像头的位置和焦距。使摄像头能够清晰地拍摄到试件的整个表面,特别是容易出现裂缝的试件边缘和中心区域。
2、启动试验程序
打开试验仪的电源开关,启动控制系统。设置试验参数,如风速(一般设定为3-5m/s)、试验时间(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等级等因素确定,通常为24-48小时)、环境温度(一般控制在(20±2)℃,可通过试验仪的温度控制装置调节)。
3、开始试验
开启风扇和加热装置,让试件在设定的环境条件下干燥。在试验过程中,密切关注试件的状态。观察试件表面是否开始出现裂缝,记录裂缝出现的初始时间。同时,注意试件的颜色变化、水分蒸发情况等。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试件表面有局部的水分积聚或者异常的干燥斑点,可能是试验环境湿度不均匀或者试件本身材质不均匀导致的,需要及时调整试验条件或记录特殊情况。
4、数据记录与采集
通过试验仪配套的软件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包括试件表面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风速等参数。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同时,手动记录裂缝的发展情况。可以使用裂缝宽度对比卡来估算裂缝宽度,记录每条裂缝在不同时间点的宽度、长度和延伸方向等信息。
三、试验结束
1、停止试验
当试件表面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如裂缝贯穿试件表面或者裂缝宽度达到一定数值)或者达到设定的试验时间时,停止试验。先关闭加热装置,让风扇继续运行一段时间(约15-20分钟),使试件在自然环境下逐渐冷却。
2、取出试件
关闭风扇后,小心地将试件从试验仪中取出。避免对试件造成额外的损伤,因为此时试件已经有裂缝产生,比较脆弱。
3、清理仪器
清理试验箱内的杂物和残留的混凝土粉末。可以使用软毛刷清扫试验箱内壁和风扇叶片上的灰尘,然后用湿布擦拭干净。
总之,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正确操作初期干燥抗裂性试验仪,可有效评估混凝土试件在模拟环境下的抗裂性能,为混凝土材料研究和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